跳到主要內容

加拿大菜鳥移民日誌二:滿三個月生活感想&大溫地區找工作心得

(蒸汽鐘Steam Clock,拍攝於Gastown, Downtown Vancouver)

光陰似箭,再過幾天我來溫哥華就要滿三個月了,想就目前的生活留個紀錄,也分享一下最近兩個月找工作的甘苦談,紀錄一下這個人生新的里程碑。本來這系列的第二篇主題是初來乍到,整理介紹溫哥華生活的技術性資訊,但我搜尋一下網路之後發現很多達人前輩已經講得很好了,所以決定我還是著重在心得分享,先帶點大溫地區生活資訊,包括地區、交通,還有其他像是開戶辦手機辦保險等生活資訊,然後補充我自己的心得想法,最後再附上找工作經驗談(也就是本來兩篇變做一篇寫啦,因為詞窮,哈哈),所以如果想要在以下文章中找到詳盡整理好的工具資訊的人,現在可以停止閱讀了(我好機車)。


照片來源:Qyd (talk · contribs)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上圖簡單地劃分了大溫地區,但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Vancouver、Burnaby還有Richmond三大區域,A的部分屬於UBC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而介於Vancouver與West/North Vancouver中間突出的部分就是Downtown Vancouver,也就是大公司、飯店、百貨與酒吧林立,高樓大廈集中的區域,我目前居住的地方是上圖標紅色處,叫做本拿比(Burnaby),我住的地方靠近本拿比的鐵道鎮(Metrotown),附近有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天車(Skytrain),站名就是鐵道鎮


(圖片來源:https://www.translink.ca)

大溫地區還是要開車比較方便,沒有車的情況下就需要仰賴天車以及公車(見上圖)。天車分成三個zone收費,鐵道鎮位於zone 2,我上班的地方在zone 1,所以我必須買跨兩個zone的票,這裡的儲值卡叫做Compass Card,目前跨兩個zone的月票費用是128加幣,是台北捷運(1280新台幣)的兩倍多,比紐約地鐵月票(121美金)便宜約20美金,但這只是zone 2的價格,再多跨一個zone會更貴。以乾淨度來說,天車贏不過台北但樂勝紐約(紐約真的只能墊底)。以便利度來說,紐約24小時營運、路線又最多第一、台北捷運第二,雖然大溫地區還可以搭seabus連結北邊,這點比台北捷運要多一項工具,然而溫哥華最主要就三條線,營運時間比台北捷運還短(尤其週末),所以應該是敬陪末座無誤(補充:大溫地區公車是有夜車,凌晨都還可以搭車只是班次少,印象中台北沒有,所以加分加回來)。溫哥華天車雖然在價錢、乾淨與便利度都不算是最佳,但天車與公車的系統在大溫地區是除了開車以外的唯一選擇,我剛來在沒有開車的情況下只能仰賴天車、公車與走路,我在想這應該是為什麼瘦了很多的原因之一。

以我來這裡三個月了的感覺,大溫地區華人是真的非常多,尤以Richmond為最多,本拿比鐵道鎮周遭的華人也非常多,大約一半華人一半其他人,Downtwon華人應該也有四分之一(我自己大略的判斷),很多可能是移民第一代的小朋友時期來的,或是第二代本地出生長大的,有些則是像我一樣長大後因為唸書工作移民而來的,除了華人以外,印度人也不少,白人在Richmond或Burnaby以外的地方可能還是佔多數,不過這是我個人來三個月初步觀察的感覺,我去的地方不夠多,也許也不夠客觀。我自己覺得這裡的華人聚落雖然感覺沒有紐約的法拉盛Flusing繁榮,但的確也能夠提供不少移民工作與生活的資源(也就是不講英文還是可以賺錢生活),但確實這邊許多移民是帶著錢來買房的,靠著買房賣房也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另外,不少人買了以後一半出租出去,改建以後一層可租好幾個房間,有的甚至可以出租半地下室,說到底就是租客幫忙付房貸的概念。話說回來,這裡的受薪階級買房壓力雖然很高,但如果跟台北比的話可能還稍微好一點,畢竟土地大如果願意住郊區開車,薪水跟房價比還是比台北好的(還是應該說台北太誇張)。

鐵道鎮周邊的生活機能還是蠻好的,有大統華華人超市、Superstore、Walmart,但娛樂的部分就比較少,晚上過了十點後基本就安靜了。我會選擇住在這裡是因為還在台灣的時候選擇了這附近的台灣人民宿,我住了兩週以後開始看長租的房間,一開始用的是craigslist,主要是希望找當地人房東,想要體驗不同的生活,以前在紐約都是跟台灣人一起住,大家感情很好我很喜歡,友誼一直保持到現在,但我也想體驗看看跟當地人一起生活的經驗,開始主要就是找分租雅房或分租套房,找了三個禮拜一直沒有滿意的結果,要不就是看了不喜歡,要不就是喜歡但被別的人租走,有些房東需要收入證明跟信用報告也比較麻煩。總之最後因為比較著急也有點心累,就還是上了臉書的加拿大打工度假租屋社團跟溫哥華租屋社團找,因為在鐵道鎮住了還算習慣,當時工作也還沒著落,於是就鎖定鐵道鎮附近,看了現在住的分租套房一切都還算滿意,就決定先暫時住下來,大溫地區的押金一般來說都是半個月,跟台灣的兩個月差蠻多的,通常房東會簽一份卑詩省的制式租約。

除了交通問題,初來乍到的人也需要辦門號,加拿大是沒有4G吃到飽的,而且資費比台灣貴很多(台灣的499之亂只能懷念了),這點跟美國一樣所以我是沒有多訝異,我用的Fido月費55加幣6G data加無限加拿大通話跟簡訊,因為住處有wifi(雖然有時候因為用的人多慢到有點抓狂)總體來說還是夠用的。

銀行開戶方面加拿大有五大銀行,我是來了之後選了其中一間離家近的TD Bank(道明銀行),辦了支票帳戶跟存款帳戶,我是選all inclusive banking plan,每月存款水位在5,000加幣以上就可以免帳管費約30加幣,加大拿銀行開戶跟美國一樣也各有針對新開戶的獎勵或是新移民的方案,TD當時給我的是三個月內滿足三個特定條件中的兩項就可以有300加幣獎勵,條件就是設立薪轉direct deposit、用支票帳戶繳費,以及預先授權繳費pre-authorized payment,三個條件滿足其中兩種,還蠻容易達成的。我發現TD的營業時間超級長,不但傍晚可以去,週末也可以去,我家附近的分行週日到週四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營運,週五週六也有到下午四點,很誇張長的營業時間。後來因為工作的薪轉戶要求開在信用合作社(Credit Union),所以又開了一個信用合作社Vancity的帳戶,金融卡跟網銀的使用上跟TD是差不多的,因為可以在任何一下卑詩省的信用合作社聯盟以及HSBC的ATM免手續費提款,網銀包括手機app也都有,便利性並不輸傳統銀行,目前使用得很愉快。

講講辦證件保險心得,新移民除了入境轉換身份當下就辦好的永久居民PR卡(但是要兩個月才會寄來)以外,剛來的第一週要先辦的是社會保險號碼(SIN),有了這個才可以開始工作跟累積信用等等,另外就是要上網註冊健康保險,因為我是在卑詩省居住,所以我申請的就是卑詩省的健康保險(MSP),上網申請約莫一個半月後會收到通知信去卑詩保險公司(ICBC)的辦公室拍照辦理BC Service卡,這是張健保卡,也是張身分證(因為有照片)。健保費的資訊整理在置底,今年初調減一半,目前最高健保費每月繳37.5加幣,比台灣多一點。另外,說到駕照,台灣跟卑詩省有簽協議可以互換駕照,除了駕照正本外,ICBC要求要出示加拿大的台灣經濟文化辦事處翻譯的駕照英文版,以及一份台灣監理所提供的英文駕照審查證明,也就是無違規肇事紀錄,兩個文件都到手後,再帶上駕照正本還有兩份身份證明文件(BC Services Car、永居卡或護照)到ICBC繳費拍照,回答五個道路駕駛口試問題,就會拿到一張黃色的暫時駕照許可,等個兩到三週駕照就會寄到家。基本上能夠換照還是比較方便。我找資訊時發現網上已有台灣人做了資訊整理,包括文章跟影片,所以我就不多廢話了,資訊請見置底連結。我八月中到加拿大轉永久居民,十一月底手上總共拿到了三張卡片:永居卡、BC Service Card、卑詩省駕照,保險的部分就是全民健保MSP 十一月生效,加上公司給我保的牙齒保險。

來這邊以後覺得時間過得比較慢是真的,不是說慢台灣16小時的時差,而是指整體生活的感覺,同樣是城市,台北相較之下顯得很擁擠也很熱鬧,紐約就更不用說了,溫哥華相對比較緩慢跟悠閒,適合喜歡工作家庭生活比較均衡跟生活步調比較慢的人,習慣熱鬧的大都市的話來到這裡可能初期會感覺無聊,但待越久會越喜歡跟享受這種不同。當然,寂寞這件事情不能全盤怪環境,寂寞的人就算處在熱鬧的大城可能仍然感到寂寞,這與個性或生活型態更有關,環境可能只是次要的因素。

說到差異,某日公司內部新人訓練,我碰到一個同桌的同事是美國移民,這是我第一次碰到美國人不喜歡美國決定改當加拿大人的情況,以前在紐約碰到是加拿大人在美國工作、申請綠卡或是入籍,現在碰到反過來的情況,這其實也是說明兩邊在文化以及環境上比想像中差異更大,吸引不同追求的人。就對外來移民的友善程度,也許是移民比例很高,我自己的感覺,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族群融合與尊重差異加拿大做得似乎比美國要更好,或是溫哥華比紐約更好,(我知道美西的舊金山也許跟溫哥華一樣或更好,但我沒住過所以無法評論),但也許移民比例高低並不是主因,而是與加拿大人跟美國人在文化還有個性上的本質差異有關。

(拍攝於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

下面來講講求職心得,我約莫是在六月決定來加拿大的時間表,並在之後嘗試開始跨海找工作,七月離職,一直到八月中來到加拿大之前我都有透過Linkedin投履歷,全都石沈大海,其實我可以理解在我人都不在加拿大境內的情況下,要說服雇主安排面試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我的工作門檻也並不是像是軟體工程師那樣技術性比較高,我心裡明白我必然是要到了加拿大才會開始有比較多的工作面試機會,因此就毅然決然辭掉工作來加拿大轉換成永久居民並開始溫哥華居住找工作。

九月初我正式開始更新履歷,把當地手機號跟地址都放上去後,嘗試利用Indeed與Linkedin搜尋工作機會投遞履歷,因為我還是想要繼續做內部稽核,於是投的也都是這個方向。溫哥華這裡找工作一樣是先電話面試,接著才是on-site面試,部分的正職跟幾乎所有的派遣工作機會來源都是人力資源公司,也就是我在網上看到的的工作,大多數都是派遣工作代表客戶發出來的,所以除非是在實際雇用公司網站網申的,不然都是要先跟人力資源公司會面,透過他們遞交我的檔案,實際僱用公司HR看過有興趣再安排電話,順利的話再約on-site面試部門主管,如此一來過程中會多一道程序是與人力資源公司電話與on-site面談,之後才會有機會跟雇用公司的HR以及主管面談,結果當然就是時間會拖比較久一點。我開始投履歷後幾乎每週都有與不同人力資源公司的電話與on-site面試,大部分的面試都止於公司HR,少數有順利一路進行到實際雇用公司的on-site主管面試,而且幾乎都是一個小時一對一或一對二,最後有拿下兩個比較喜歡的工作,其實也是可以證明先前紐約跟台北的工作經驗還是蠻有幫助的。

我約莫是在開始找工作的一個半月之後拿下第一個全職工作,辦公室地點在溫哥華市中心,公司是金融服務業,工作內容雖然不是內部稽核,但大概三成相近,比較接近文件審核,但主管找我是希望能夠建立內控制度,我也覺得躍躍欲試,便接下來了。但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人生有時候就是會很戲劇化,就在我赴任前兩週,先前九月初被打槍的工作突然又聯繫上我,當時人力資源公司把我的資料遞交給對方後沒有回音,過了兩週後人力資源公司的人跟我說對方選了合適的人選,我也就繼續找其他的,沒想到十月底人力資源公司又主動聯繫我說對方公司HR想跟我電話面試,就這樣一週電話面試、次週on-site面試,最後在我開始工作三天後收到新工作的offer,工作內容是我想要的,與我以前在外商銀行做的更接近,不管是產業還是工作本身,也更適合我的職涯發展,唯一的缺點就是並不是永久職,而是一份13個月的合約,但是是正式僱員不是派遣(也就是享有正式雇員的福利包括團險、眼睛牙齒保險等等),我最後決定接受第二份工作,當然,拋下第一份永久職去選擇一份13個月的合約好像很不明智,但說實在終身雇用制在我回台灣之後就已經打破這個迷思了,工作安全感永遠是自己給自己的,如果能夠學到東西帶著走,到哪裡都會有機會至此,在兩個月的努力後我找到了一份還算滿意的工作。早我許多年移民來的舅舅舅媽說我的速度算很快了,薪水就華人新移民來說也不差。我知道我很努力地推銷自己,也給了自己足夠的緩衝時間求職,結果我還是滿意的,雖然這麼說,心裡還是不能忘記那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畢竟我就是初來乍到的菜鳥一枚,拿到工作就是拿到一張入場券,把握這個機會再向上走,為將來的加拿大生活安排打算。

我的人生轉換過幾次跑道,外文到商管到會計,出版到審計到內控,台灣到美國再到加拿大,有的人覺得這樣很浪費時間,畢竟一次轉換就是一次從頭開始,但就這是我走過的路,你可以說它很繞,但它絕不能用不精彩或浪費生命來概括。回頭想想時光飛逝,轉眼也要奔四了,這是一個二十代的時候從來沒有想像過的人生階段,也許是因為單身很自由,所以生活型態以及考慮事情的時候並不像是有家庭有小孩的人那樣,某些時候覺得自己仍然停留在二十代一樣只為自己而活,想做什麼就去做,這樣的自由也是有代價的,即便生活型態如此,實際上一樣歲月催人老,在轉換國家從新開始之虞,也還是要為將來打算。年齡相仿已婚有孩子的前銀行同事跟我分享職場上從積極轉換到保守的策略,二十代選對產業與工作努力拼向上,三十代至少做到VP,四十代做到SVP,五十代求穩不被淘汰做到退休,算是明示我在職涯上早就過了可以恣意妄為的年齡段,我感謝他的分享與建議。有時候即便你想過得像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龍女,生活還是會把你拽回地上告訴你你就是個小籠包,讓你腳踏實地好好做人。

上篇提到的,所謂在加拿大過亞洲生活的疑慮,說實在我現在要談這些好像還是言之過早,我當然希望能夠在加拿大體驗不同的人生,不是複製台北的生活,但我目前的目標就是安心地過完三年,第四年順利拿到國籍,之後繼續在北美安居樂業,也許這中間或四年後我都在溫哥華,也許我會搬去東岸的多倫多或其他城市,也許拿到國籍後我會有其他打算,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但短期目標希望在加拿大好好待著,適應這裡的文化與環境,絮絮叨叨地講了很多廢話,希望對你是有用的。

https://www.translink.ca/Fares-and-Passes/Fare-Pricing.aspx(大眾運輸系統)
https://vancouver.craigslist.ca/search/roo (Craigslist租房)
https://www.fido.ca (電信公司)
https://www.td.com/ca/en/personal-banking/ (多倫多道明銀行)
https://www2.gov.bc.ca/gov/content/health/health-drug-coverage/msp/bc-residents/eligibility-and-enrolment/how-to-enrol (網上申請卑詩省的健康保險)
https://www2.gov.bc.ca/gov/content/health/health-drug-coverage/msp/bc-residents/premiums (健保月費)
https://www.icbc.com/Pages/default.aspx (卑詩保險公司)
https://www.icbc.com/driver-licensing/moving-bc/Pages/Moving-from-another-country.aspx卑詩保險公司換駕照規定
https://tpcmv.thb.gov.tw/MotorVehicles/DriverLicense/abroad/a04.htm (英文版駕照審查證明〈無違規肇事紀錄〉

下一篇:加拿大菜鳥移民日誌三:來加拿大滿兩年的紀錄

留言

  1. 也是個很繞的人幫你按讚👍🏿

    回覆刪除
  2. 謝謝你的分享!對於也想要到加拿大生活的擔慮來說,有很大的幫忙

    回覆刪除
  3. 謝謝你無私的分享!

    回覆刪除
  4. 我在台灣的工作也是internal auditor,小孩目前在溫哥華念高中。我們夫妻倆考慮過兩年過去與他同住。在疫情尚未結束時,很高興可以看到你的文章。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哇,謝謝你。其實寫文章的出發點只是想記錄一下我的旅程,不管好的壞的。謝謝你的喜歡。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加拿大菜鳥移民日誌一:前言

(圖片取自Wikipedia) 寫這個系列是希望可以記錄自己移民加拿大的生活與種種心路歷程,我覺得寫作對我來說是有趣但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有趣是因為我喜歡邊寫邊整理自己的思緒,紀錄當時的心境與內心的小劇場,困難是因為我是一個沒有耐心又三分鐘熱度的人,由於我錯字很多、廢話連篇又愛講重複的話,所以我得不斷重讀與編輯寫好的文字,這也導致我常常失去耐心,所以很久以後才會想到又更新。儘管如此,我還是開了個頭,希望我紐約系列的虎頭蛇尾沒有留下太多問號,我盡力了。 我自2017年4月中回到台灣,在那之前的一個半月經歷了離職、找工作與準備回台的過程,在我確定要離開美國後,雖然感到鬆一口氣,但卻又心有不甘,照計畫我應該在美國多待幾年的,但礙於工作簽證與找工作的困難,最後還是做了回台灣的決定。在離職尋找各種機會的過程中,我發現加拿大的移民政策相對比較寬鬆,而且我似乎符合技術移民的條件,於是在我回國之前,我便開始移民資料的準備工作,當時只是單純覺得這似乎是個可以讓我繼續留在北美累積經驗的機會,我沒有抱太大期待,不知道能不能成,要花上多少時間,在看完申請流程後,我決定先把所有資料準備齊全再申請。 加拿大的移民計畫有好幾種,除了技術移民之外,還有加拿大經驗移民、省提名移民等等方式,由於我申請的是技術移民,以下僅針對技術移民分享心得,對其他類移民有興趣的話請上官方網站查詢。 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技術移民(Federal Skilled Workers) 技術移民顧名思義是用你的技術移民,透過快速通道辦理,以下引用『新生代移民事務所』的說明解釋快速通道( 對,人家說得好就引用 ): 『2015年1月開始,加拿大把所有的的聯邦類的技術類移民都併入了快速通道系統,這個系統和之前移民體系的不同之處在於需要申請人先進池子表達移民的意向,分數達到邀請線後再遞交正式的移民申請。目前除了紙質省提名、團聚移民、護理類移民、難民類等,其他所有申請全部併入了快速通道系統。快速通道申請全部採用電子化、網絡化遞交,所有材料只需要掃描件(除非被簽證官特殊要求)。 加拿大移民每年大部分配額給了快速通道,而且大部分快速通道的申請會在半年以內審理完畢。可以說,快速通道是移民加拿大的正道也是王道。』 另外我再附上技術移民評分的六個面向如下,需要至少67分才符合資格進入池子:

紐約留學生活日誌三:Baruch生活

(拍攝於Shake Shack 創始店,位於Madison Square Park 麥迪遜廣場) 第一眼看到Baruch的時候其實驚呆了,雖說早知道學校很小,但實際看到時還是十分震驚,主要的校區就是兩棟大樓,一棟樓叫Vertical Campus教室主要在這裡,地下有小而美的健身房、室內籃球場跟標準泳池。另一棟樓是圖書館、計算機中心以及其他行政單位,兩棟樓中間的區域就是Campus,另外隔兩條街還有一棟樓,主要也是教室,就這樣。我在台灣唸的學校是清華跟交通大學,校園在台灣雖然不是最大,但也是有那種學校自成一格的感覺,但Baruch就真正實踐了當初我在招生網頁上看到的「全紐約都是我們的遊樂場」的概念,完全融入( 淹沒 )在城市裡頭。 秋季班在八月底開學,我在開學前參加了學校給研究生辦的mix & mingle,主要就是給新生互相認識,以及認識在校生、教授跟社團幹部的機會,是個有提供簡單餐點的場合,所以我就去了( 放錯重點 )。我只記得我在那晚認識了台灣學長(是的,我這屆只有我一個台灣人),問到了中會課很累(其實還好,如果沒邊實習的話),還有跟幾個社團幹部聊天留聯絡方式(後來也都沒去過)。 然後開學時就先考了一次語文考試,心裡覺得莫名其妙,不是已經要了托福或雅思成績,為何又要再考,反正考完就又多了一堂寫作課要上,說實在那堂課我真得覺得很沒必要,都是在上一些以前就學過的文法,跟寫作也扯不上關係,真心覺得有被強迫取金,而且上課時間太早,秋季班入冬以後完全不想去,雖然最後都還是不爭氣地去了,而且也有因此認識了新朋友還不錯( 很會自我安慰 )。 我總共修了三個學期的課,加一個暑假,主要是修會計核心課程,加上其他抵免不了的商業課程,Baruch 的MSA完整課程表置底連結可以找到,總共有70學分,學校有專門給MSA的課程顧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太太,入學前會收到一份她簽名抵免評量,若是想要增加抵免可以把在台灣學校修的課綱寄給授課教授看,只要授課教授同意就可以抵免,我當初剛收到抵免評量表時,上面顯示我必須要修information system for managers這門課,但是我在交通大學有修過非常相似的課程,好在交大的網站上還找得到我修過的那門課的課綱,而且中英文都有,於是就寄給教授後來順利地獲得抵免,少修1.5學分,Baruch的會計課很難抵免,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