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加拿大菜鳥移民日誌二:滿三個月生活感想&大溫地區找工作心得

(蒸汽鐘Steam Clock,拍攝於Gastown, Downtown Vancouver) 光陰似箭,再過幾天我來溫哥華就要滿三個月了,想就目前的生活留個紀錄,也分享一下最近兩個月找工作的甘苦談,紀錄一下這個人生新的里程碑。本來這系列的第二篇主題是初來乍到,整理介紹溫哥華生活的技術性資訊,但我搜尋一下網路之後發現很多達人前輩已經講得很好了,所以決定我還是著重在心得分享,先 帶點大溫地區生活資訊,包括地區、交通,還有其他像是開戶辦手機辦保險等生活資訊,然後補充我自己的心得想法,最後再附上找工作經驗談( 也就是本來兩篇變做一篇寫啦,因為詞窮,哈哈 ),所以 如果想要在以下文章中找到詳盡整理好的工具資訊的人,現在可以停止閱讀了( 我好機車 )。 照片來源: Qyd (talk · contribs)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上圖簡單地劃分了大溫地區,但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Vancouver、Burnaby還有Richmond三大區域,A的部分屬於UBC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而 介於Vancouver與West/North Vancouver中間突出的部分就是Downtown Vancouver,也就是大公司、飯店、百貨與酒吧林立,高樓大廈集中的區域,我目前居住的地方是上圖標紅色處,叫做本拿比(Burnaby),我住的地方靠近本拿比的 鐵道鎮(Metrotown),附近有 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天車( Skytrain ),站名就是鐵道鎮 。 (圖片來源: https://www.translink.ca) 大溫地區還是要開車比較方便,沒有車的情況下就需要仰賴天車以及公車(見上圖)。天車分成三個zone收費,鐵道鎮位於zone 2,我上班的地方在zone 1,所以我必須買跨兩個zone的票, 這裡的儲值卡叫做Compass Card, 目前跨兩個zone的月票費用是128加幣,是台北捷運(1280新台幣)的兩倍多,比紐約地鐵月票(121美金)便宜約20美金,但這只是zone 2的價格,再多跨一個zone會更貴。以乾淨度來說,天車贏不過台北但樂勝紐約(紐約真的只能墊底)。以便利度來說,紐約24小時營運、路線又最多第一、台北捷運第二, 雖然 大溫地區還可以搭seabus連結北邊,這點比

加拿大菜鳥移民日誌一:前言

(圖片取自Wikipedia) 寫這個系列是希望可以記錄自己移民加拿大的生活與種種心路歷程,我覺得寫作對我來說是有趣但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有趣是因為我喜歡邊寫邊整理自己的思緒,紀錄當時的心境與內心的小劇場,困難是因為我是一個沒有耐心又三分鐘熱度的人,由於我錯字很多、廢話連篇又愛講重複的話,所以我得不斷重讀與編輯寫好的文字,這也導致我常常失去耐心,所以很久以後才會想到又更新。儘管如此,我還是開了個頭,希望我紐約系列的虎頭蛇尾沒有留下太多問號,我盡力了。 我自2017年4月中回到台灣,在那之前的一個半月經歷了離職、找工作與準備回台的過程,在我確定要離開美國後,雖然感到鬆一口氣,但卻又心有不甘,照計畫我應該在美國多待幾年的,但礙於工作簽證與找工作的困難,最後還是做了回台灣的決定。在離職尋找各種機會的過程中,我發現加拿大的移民政策相對比較寬鬆,而且我似乎符合技術移民的條件,於是在我回國之前,我便開始移民資料的準備工作,當時只是單純覺得這似乎是個可以讓我繼續留在北美累積經驗的機會,我沒有抱太大期待,不知道能不能成,要花上多少時間,在看完申請流程後,我決定先把所有資料準備齊全再申請。 加拿大的移民計畫有好幾種,除了技術移民之外,還有加拿大經驗移民、省提名移民等等方式,由於我申請的是技術移民,以下僅針對技術移民分享心得,對其他類移民有興趣的話請上官方網站查詢。 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技術移民(Federal Skilled Workers) 技術移民顧名思義是用你的技術移民,透過快速通道辦理,以下引用『新生代移民事務所』的說明解釋快速通道( 對,人家說得好就引用 ): 『2015年1月開始,加拿大把所有的的聯邦類的技術類移民都併入了快速通道系統,這個系統和之前移民體系的不同之處在於需要申請人先進池子表達移民的意向,分數達到邀請線後再遞交正式的移民申請。目前除了紙質省提名、團聚移民、護理類移民、難民類等,其他所有申請全部併入了快速通道系統。快速通道申請全部採用電子化、網絡化遞交,所有材料只需要掃描件(除非被簽證官特殊要求)。 加拿大移民每年大部分配額給了快速通道,而且大部分快速通道的申請會在半年以內審理完畢。可以說,快速通道是移民加拿大的正道也是王道。』 另外我再附上技術移民評分的六個面向如下,需要至少67分才符合資格進入池子:

紐約留學生活日誌五:關於美國找工作與工作的那些事 (完結)

開學沒幾天我就發現很多新生都已經西裝鼻挺人模人樣地開始參加各式各樣的實習招募說明會,各種小宇宙爆發地汲汲營營,我突然間醒來,原來我還在慶幸回到小清新的學生生活時,人家已經準備好戰鬥了!這就是Baruch精神嗎?第一週就要開始戰鬥!我當時驚呆了幾秒,然後就默默地開始投入找工作的行列。 秋季陸續開始有公司來學校辦說明會,很多同學都趕著去研究生的Career Center找顧問調整履歷,Baruch規定研究生要通過Career Center顧問修改履歷並檢查過LinkedIn後才能開啟學生使用學校CareerLink找工作的使用權限,我也在順利完成要求之後把履歷放進CareerLink開始 亂槍打鳥 ,喔不是,是多看多投,期盼有一家公司能看上自己,第一份工作其實是最難找的,因為同學大部分都是國際生要就業,萬事起頭難,不是那麼容易,但大夥的鬥志高昂,眼睛都冒出熊熊火焰( 我真的是很誇張我知道 ),我自己很喜歡Baruch這種大家都進入戰鬥狀態的氛圍,會自然地被感染( 並且驚慌 )然後跟著進入狀況,畢竟大部分的同學都有相同的目標,就是實習完能拿到全職工作的offer。 我找實習的過程其實可以說是上蒼保佑,我透過學校CareerLink投遞了大約五十份申請,最終有一間資產管理公司找我去面試,然後我 身騎白馬 過三關之後就拿下了,但一開始我也經歷過懷疑人生的階段。為了準備第一關電話面試我準備了一個behavioral question的清單,不斷練習這些所謂『行為模式』的問題,例如:『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有沒有面臨困難挑戰的經驗?怎麼處理?』、『如何處理工作排程上的衝突?』等比較非技術性的問題,就是看反應,判斷應試者行為是否適合。我當時還預約了一位學校Career Center的顧問進行了一對一的mock interview模擬面試,去之前信心滿滿,但實際開始一對一面試時卻是整場結巴回答地支支吾吾,有種兵敗如山倒的沮喪,我甚至開始懷疑我多年的英文訓練到底是不是都白費了,但幸好有了這樣的震撼教育我最終做好了充分地準備順利通過了電話面試,在馬上來到的onsite interview現場面試前我又立即預約了一次模擬面試,這回準備充分自信感爆棚,顧問在結束一對一後也告訴我她覺得我準備好了,這個部分算是我在Baruch課堂以外的收穫,對之後找工作也都有很大幫助。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