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加拿大菜鳥移民日誌五:再見溫哥華,宣誓公民(完結篇)

<拍攝於English Bay, 溫哥華> 轉眼之間離加回台已經八個月了,再次回訪盛夏的溫哥華是為了突如其來的公民宣誓通知。 我在七月後半收到移民局通知我八月中回到加拿大參加線上的公民宣誓,雖然驚慌,但還是火速地安排好請假,買了貴鬆鬆的機票(來回長榮直飛要六萬五左右,落地溫哥華後又馬上幫回程升級了更寬一點的座位,加了快五千塊,於是乎機票來到快七萬塊),也跟溫哥華的親戚朋友打了招呼,訂了三晚跟朋友一起住飯店,拍了加拿大護照的大頭照,護照申請表格印好準備給保證人簽名,一切就在我的期待中陸續處理好,然後我就飛來了溫哥華。 接續上篇文章,我最後決定在2021年的十一月末離開加拿大回台灣定居,對於三十代都在漂流的我來說,台北紐約台北溫哥華,當下又要離開回到台北,心情其實是有點複雜的‘,一方面實際來看我好像又失敗了一次,又再次歸零從頭開始,一方面又安慰自己有走過這一遭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什麼是最適合我自己的。 <拍攝於Vancouver Public Library, Central Library> 這次的線上公民宣誓跟溫哥華行,大部分都在我的預期當中,走過熟悉的街道跟場所,有種我先前已經跟這座城市好好地說過再見了,所以現在沒有太大情緒波動,夏天的美好固然時時刻刻誘惑我試探我要不要回來,但我明白我當初決定離開的原因,小結論是,也許有一天退休了養老我會回來,我喜歡溫哥華,但還在壯年的我應該要選擇其他城市繼續努力打拼,累積財富再考慮老年是否回來定居。 這兩天有紐約的朋友來問我,我們以前有聊過我移民的事情,他們還記得我最初最初申請加拿大移民的契機,其實是因為川普入主白宮。當初我是美國念完書留下來工作,最後H1B沒有拿到必須離開,17年川普要走馬上任美國總統,很多人在講要移民加拿大,好奇心驅使之下我就去查了查,結果發現要拿到加拿大永久居民似乎比拿到美國H1B容易,當時對加拿大了解還不夠多的我直覺地認為兩者工作的差異應該不大,於是抱著想在北美深耕的想法,回台之後就積極地準備申請,從提交到通過不到兩個月,隔年我就去溫哥華登陸轉換身份成為永久居民,三年後提出申請公民,經過一年等待期,在八月宣誓,現在是加拿大跟中華民國的公民,算算前後大概五年時間,下面是大約的時間表: 10/2017 線上申請PR(Express Entry/FSW) 12/2017 收到C
最近的文章

加拿大菜鳥移民日誌四:來加拿大滿三年的紀錄

<Davie Street上的櫻花>   此篇純粹心情抒發,一樣是雜亂無章,之後會再伺機修改。   沒想到一晃眼我來加拿大溫哥華也已經三年了,人在異鄉為異客,雖然方方面面我仍然覺得自己是個外國人,竟也在前幾天線上完成了公民申請,接下來就是一年多的等待。   回顧第三年,大部分的時候我覺得是安穩的,工作大致還算順利,心情上來說我依舊是過著溫哥華的生活想念台北,所以常常會有孤獨感,年紀大了加上本身個性孤僻,很難打開心胸交朋友,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單身移民,又內向不喜歡與人社交的話,強烈建議盡可能找到兩三個可以聊天的求生稻草(不管是訴苦還是分享生活),可以一起出去戶外走走的朋友,同是新移民的朋友很能夠了解彼此的困難。 <Sea Wall上的櫻花>  我坦白說我覺得應該很少找得到比我還懶得出門的人,第三年搬到市區以後,走路到Sea Wall跟English Bay Beach只要五分鐘,食衣住行育樂一下子變得好方便,後悔當初沒有早點搬來。來溫哥華三年搬了五次家,20年9月是先搬進West End的一棟公寓大樓的一間雅房,剛開始覺得各方面都不錯,後來可能因為Covid跟室友兩人都太常在家工作待著,開始覺得很想要自己的空間,最終在21年5月搬進附近的一個單身公寓,租金合理,空間很寬敞,最重要的是自己住就是比較自在。 <Stanley Park裡的路霸們> 我的短程目標已經順利達成( 移民監已順利坐完 ),坐三望四的年紀,生活似乎還沒定下來的跡象,坦白說,目前正在思考下來的路,很想回到家人朋友身邊,待在原地有點窒息,但又不是不能繼續,雙叉路口,有想法但沒定論,容後報告。無論如何,條條大路通羅馬,目前的人生旅途還是一個人走,長程目標沒有變化,就看看是否能在一年半內順利達到目的,但完成後又是新的旅途的開始。  <Lynn Canyon Park>  絮絮叨叨地講了一些,我再慢慢整理添加吧!( 沒錯,又是篇以照片撐場面的文章啊! )     <Grouse Mountain上的咖啡店鳥瞰>

加拿大菜鳥移民日誌三:來加拿大滿兩年的紀錄

Lonsdale Quay Market (拍攝於蘭斯黛碼頭市場) 沒想到一晃眼來加拿大也已經滿兩年了,想到2018年8月這樣瀟灑地離開了台灣,默默地也就兩年沒回家,久到家裡收到除籍通知,也就是兩年沒回台灣,戶籍被遷出國外,也自動喪失健保跟國民年金的保險資格。想想現在肺炎肆虐,也不知道何時能回家一趟,只好安慰自己,之後申請公民時不用填太多出入境資料。的確,剩下一年就能提出申請,實在只能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在沒有紀錄的這段日子裡,經歷了很多起起伏伏,我想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但其實也不過就是工作不穩定造成的心情起伏。在寫上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剛開始做約聘的稽核工作,做了將近十個月之後,我發現沒有機會轉成正職,當時其實有點尷尬,因為產假的同事已經回來,老闆又從同業找來了一個經理,沒有空位的情況下,我這個約聘人員只好坐到了一個別的team的座位,說實在當下心裡蠻不是滋味的,有新的經理來,我還是約聘,其實也就是間接說明我沒有機會轉正了,但我看了目前經理們的履歷後,我也無話可說,工作年資在地經驗口語能力種種我都還要再加油,只能告訴自己要繼續努力。我一直都很感激我這份約聘工作的大老闆W,雖然同事已經產假結束回來,W還是願意延長我的合約到2019年底,雖然我最後決定九月底提前離開,他也還是不厭其煩地幫我寫了好幾次的推薦信,到現在只要我寫信問他任何稽核方面的問題,他都是當天回信,並且分享很多知識經驗,還常常附帶例子給我,對於W,我永遠只有感謝。 Deep Cove (拍攝於北溫深灣) 2019年9月離職後有三個月我是沒有工作的,離職一方面是希望自己不要半吊子找工作,可以全力投入,一方面是沒辦法調適心情在原本的team裡面工作,待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每天都在自我否定,不想要再這樣下去,於是決定趕快投入找下個工作。可是結果我果然還是太高估自己了,拼命找兩個月但是都沒有好消息,非常沮喪,期間爸媽有來看我  ,絮絮叨叨的關心給了我很大的力量繼續努力下去,就這樣到了12月時突然天外飛來一筆工作機會,W介紹過的前同事T給了我一個工作機會,做風險管理顧問。我當時覺得這個工作不是非常適合我,而且我在等一個賭場的內部稽核工作機會,誰知道這個職務給了offer之後居然就沒下文了,還是透過人力仲介公司找的,非常不解,到最後給了一個理由說,要等找到新的主管後,再重新進行一次面試,我傻眼!當時一方面因為我非常想要趕

加拿大菜鳥移民日誌二:滿三個月生活感想&大溫地區找工作心得

(蒸汽鐘Steam Clock,拍攝於Gastown, Downtown Vancouver) 光陰似箭,再過幾天我來溫哥華就要滿三個月了,想就目前的生活留個紀錄,也分享一下最近兩個月找工作的甘苦談,紀錄一下這個人生新的里程碑。本來這系列的第二篇主題是初來乍到,整理介紹溫哥華生活的技術性資訊,但我搜尋一下網路之後發現很多達人前輩已經講得很好了,所以決定我還是著重在心得分享,先 帶點大溫地區生活資訊,包括地區、交通,還有其他像是開戶辦手機辦保險等生活資訊,然後補充我自己的心得想法,最後再附上找工作經驗談( 也就是本來兩篇變做一篇寫啦,因為詞窮,哈哈 ),所以 如果想要在以下文章中找到詳盡整理好的工具資訊的人,現在可以停止閱讀了( 我好機車 )。 照片來源: Qyd (talk · contribs)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上圖簡單地劃分了大溫地區,但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Vancouver、Burnaby還有Richmond三大區域,A的部分屬於UBC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而 介於Vancouver與West/North Vancouver中間突出的部分就是Downtown Vancouver,也就是大公司、飯店、百貨與酒吧林立,高樓大廈集中的區域,我目前居住的地方是上圖標紅色處,叫做本拿比(Burnaby),我住的地方靠近本拿比的 鐵道鎮(Metrotown),附近有 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天車( Skytrain ),站名就是鐵道鎮 。 (圖片來源: https://www.translink.ca) 大溫地區還是要開車比較方便,沒有車的情況下就需要仰賴天車以及公車(見上圖)。天車分成三個zone收費,鐵道鎮位於zone 2,我上班的地方在zone 1,所以我必須買跨兩個zone的票, 這裡的儲值卡叫做Compass Card, 目前跨兩個zone的月票費用是128加幣,是台北捷運(1280新台幣)的兩倍多,比紐約地鐵月票(121美金)便宜約20美金,但這只是zone 2的價格,再多跨一個zone會更貴。以乾淨度來說,天車贏不過台北但樂勝紐約(紐約真的只能墊底)。以便利度來說,紐約24小時營運、路線又最多第一、台北捷運第二, 雖然 大溫地區還可以搭seabus連結北邊,這點比

加拿大菜鳥移民日誌一:前言

(圖片取自Wikipedia) 寫這個系列是希望可以記錄自己移民加拿大的生活與種種心路歷程,我覺得寫作對我來說是有趣但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有趣是因為我喜歡邊寫邊整理自己的思緒,紀錄當時的心境與內心的小劇場,困難是因為我是一個沒有耐心又三分鐘熱度的人,由於我錯字很多、廢話連篇又愛講重複的話,所以我得不斷重讀與編輯寫好的文字,這也導致我常常失去耐心,所以很久以後才會想到又更新。儘管如此,我還是開了個頭,希望我紐約系列的虎頭蛇尾沒有留下太多問號,我盡力了。 我自2017年4月中回到台灣,在那之前的一個半月經歷了離職、找工作與準備回台的過程,在我確定要離開美國後,雖然感到鬆一口氣,但卻又心有不甘,照計畫我應該在美國多待幾年的,但礙於工作簽證與找工作的困難,最後還是做了回台灣的決定。在離職尋找各種機會的過程中,我發現加拿大的移民政策相對比較寬鬆,而且我似乎符合技術移民的條件,於是在我回國之前,我便開始移民資料的準備工作,當時只是單純覺得這似乎是個可以讓我繼續留在北美累積經驗的機會,我沒有抱太大期待,不知道能不能成,要花上多少時間,在看完申請流程後,我決定先把所有資料準備齊全再申請。 加拿大的移民計畫有好幾種,除了技術移民之外,還有加拿大經驗移民、省提名移民等等方式,由於我申請的是技術移民,以下僅針對技術移民分享心得,對其他類移民有興趣的話請上官方網站查詢。 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技術移民(Federal Skilled Workers) 技術移民顧名思義是用你的技術移民,透過快速通道辦理,以下引用『新生代移民事務所』的說明解釋快速通道( 對,人家說得好就引用 ): 『2015年1月開始,加拿大把所有的的聯邦類的技術類移民都併入了快速通道系統,這個系統和之前移民體系的不同之處在於需要申請人先進池子表達移民的意向,分數達到邀請線後再遞交正式的移民申請。目前除了紙質省提名、團聚移民、護理類移民、難民類等,其他所有申請全部併入了快速通道系統。快速通道申請全部採用電子化、網絡化遞交,所有材料只需要掃描件(除非被簽證官特殊要求)。 加拿大移民每年大部分配額給了快速通道,而且大部分快速通道的申請會在半年以內審理完畢。可以說,快速通道是移民加拿大的正道也是王道。』 另外我再附上技術移民評分的六個面向如下,需要至少67分才符合資格進入池子:

紐約留學生活日誌五:關於美國找工作與工作的那些事 (完結)

開學沒幾天我就發現很多新生都已經西裝鼻挺人模人樣地開始參加各式各樣的實習招募說明會,各種小宇宙爆發地汲汲營營,我突然間醒來,原來我還在慶幸回到小清新的學生生活時,人家已經準備好戰鬥了!這就是Baruch精神嗎?第一週就要開始戰鬥!我當時驚呆了幾秒,然後就默默地開始投入找工作的行列。 秋季陸續開始有公司來學校辦說明會,很多同學都趕著去研究生的Career Center找顧問調整履歷,Baruch規定研究生要通過Career Center顧問修改履歷並檢查過LinkedIn後才能開啟學生使用學校CareerLink找工作的使用權限,我也在順利完成要求之後把履歷放進CareerLink開始 亂槍打鳥 ,喔不是,是多看多投,期盼有一家公司能看上自己,第一份工作其實是最難找的,因為同學大部分都是國際生要就業,萬事起頭難,不是那麼容易,但大夥的鬥志高昂,眼睛都冒出熊熊火焰( 我真的是很誇張我知道 ),我自己很喜歡Baruch這種大家都進入戰鬥狀態的氛圍,會自然地被感染( 並且驚慌 )然後跟著進入狀況,畢竟大部分的同學都有相同的目標,就是實習完能拿到全職工作的offer。 我找實習的過程其實可以說是上蒼保佑,我透過學校CareerLink投遞了大約五十份申請,最終有一間資產管理公司找我去面試,然後我 身騎白馬 過三關之後就拿下了,但一開始我也經歷過懷疑人生的階段。為了準備第一關電話面試我準備了一個behavioral question的清單,不斷練習這些所謂『行為模式』的問題,例如:『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有沒有面臨困難挑戰的經驗?怎麼處理?』、『如何處理工作排程上的衝突?』等比較非技術性的問題,就是看反應,判斷應試者行為是否適合。我當時還預約了一位學校Career Center的顧問進行了一對一的mock interview模擬面試,去之前信心滿滿,但實際開始一對一面試時卻是整場結巴回答地支支吾吾,有種兵敗如山倒的沮喪,我甚至開始懷疑我多年的英文訓練到底是不是都白費了,但幸好有了這樣的震撼教育我最終做好了充分地準備順利通過了電話面試,在馬上來到的onsite interview現場面試前我又立即預約了一次模擬面試,這回準備充分自信感爆棚,顧問在結束一對一後也告訴我她覺得我準備好了,這個部分算是我在Baruch課堂以外的收穫,對之後找工作也都有很大幫助。最終

紐約留學生活日誌四:節慶與活動紀錄

(照片拍攝於2015年萬聖節前夕的紐約州某處)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萬聖節,讓我想起了第一次在紐約參加萬聖節遊行的經驗,驚覺紐約系列好像沒有寫到什麼好玩的部分,於是決定亂入一篇看圖說故事,順便懷念一下城市生活。紐約是個多采多姿的城市,連我這個平常足不出戶的宅男也很難幸免,臣服於他的各種魅力。挑照片的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的活動都是我第一年到紐約時參加的,不過想想也是,剛到一個地方什麼都覺得新奇想嘗試,也比較想多認識朋友一起出去玩。 (2014年感恩節遊行拍攝) 梅西百貨感恩節遊行(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 這個梅西百貨的感恩節遊行是我跟當時短租同房的室友M一起去的,那天好冷,最後還下了雪,我跟著M還有他兩個摩門教的教友一起坐地鐵去看遊行,在六大道上的某處,現場氣氛真的很熱烈,夾道兩旁不時有歡呼聲,我想起我邊看托槍的儀隊女孩們走過去時有邊抱著平常心地期待托槍會掉下來,心想如果落漆就太值得了( 放錯重點 )。散場後我跟M一起擠著塞滿人的地鐵回家。 M是虔誠的摩門教徒,在我跟他短短相處的一個月裡,他帶我去了摩門教曼哈頓金碧輝煌的教堂參加禮拜與小組活動,也帶我跟一群教會女孩去海邊曬太陽。雖然我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但M跟他的教友展現出來的熱情跟友善,讓我印象深刻。後來我搬到布魯克林(Brooklyn),M也去執行他的『任務』(Mission)後,漸漸變成臉書上的朋友了。 (攝於2014年曼哈頓的布萊恩公園) 布萊恩公園露天電影(Bryant Park Movie Nights) 夏天的紐約總有各式各樣的活動,這個露天電影同樣是跟M一起去看的,在曼哈頓熱鬧的布萊恩公園,,電影是1984年的功夫小子(The Karate Kid),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看露天電影,但是被燈火通明的商業大樓包圍,周遭不時有消防車聲音呼嘯而過卻是第一次。觀眾們坐在野餐墊上邊聊天吃東西邊享受老電影,雖然看得頗不安穩,倒也新鮮,反正紐約的夏天給我的感覺就是大家悶了一個漫長寒冷的冬天跟春天,夏天終於可以好好出來戶外活動,連晚上也不想放過就對了。 (溫馨提醒,請小心開頭前10秒那個很大聲的OMG,本人台北俗沒見過什麼市面,當時2014年剛到紐約第一次看見萬聖節遊行,) 萬聖節遊行(NYC Village Hall